京西,赐田宅,离间党项大族和李元昊的关系。
他又奏请在保安军建「蕃学」,延请吐蕃高僧讲经,吸引西夏境内信徒,达到对西夏宗教渗透的目的。
通过以夷制夷的手段,嘉佑二年,横山地区已有47个蕃部归周,西夏失去重要兵源地。
另外,关于大周朝和西夏的岁币也被他玩出花来了。
在庆历和议谈判中,文彦博主张「以金帛换时间」政策。
大周朝表面接受年赐绢15万匹、银7万两,暗地要求西夏称臣文书用「夏国主」而非「夏国王」。
条约中规定西夏使臣入京不得经潼关,改走商州道,便于沿途监控。
在和议中夹带「赐九经、释典」,推动儒家文化西传,对西夏进行文化输出。
总之大周朝的相公们,虽然打仗不见得有多厉害,但是用文化和经济手段来对付西夏和辽国还是有一手的。
申时行皱了皱眉头,耐心解释:“文相公所言虽有道理,但边境百姓多依赖榷场贸易为生,关闭榷场,百姓生活艰难,恐生民变。况且,重开榷场,也可作为缓兵之计,为我朝备战争取时间。”
文彦博神色严肃,语气坚决:“申相公此言差矣!
示弱只会让西夏更加嚣张,如今我朝已做好防备,何必惧怕西夏威胁?
民怨可通过其他方式安抚,绝不能因小失大。”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朝堂气氛愈发紧张。
嘉佑帝静静地听着,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心中权衡利弊。
此时,韩章站出来打圆场:“陛下,两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此事确实棘手,还望陛下深思熟虑。”
韩正当年也是对西夏的强硬派,如今年纪大了,倒显得老成持重些。
他心里同样不愿意重开榷场,但是真实性作为他政治上的盟友,又不能太过于驳他面子。
不如让嘉佑帝来决断!
嘉佑帝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朕意已决,环庆路榷场不再重开。
咱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要调多少钱粮到西疆吧!”
一提到钱粮,申时行又来劲了。
他先恭敬地向嘉佑帝行了大礼,才缓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