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江南各路的粮草还没运到汴京。要是调粮去西疆,少说也得两百万担,不然根本禁不住水路的损耗。
如今汴京周边各仓一共才存粮四百万担,这汴京可是咱朝堂的根基,要是粮食少了,万一出点乱子,后果不堪设想,还望陛下慎重考虑啊。”|
这文彦博和申时行的争斗便是新党和旧党的争斗。
这大周朝的文官们,按照政治立场,主要分为新党和旧党。
周朝新党和旧党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政治理念分歧、利益冲突、学术思想差异。
政治理念方面,大周如今面临“三冗”问题,财政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新党主张通过全面变法来改变现状,如推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以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军事力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而旧党则认为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担心变法会引发社会动荡,主张维持旧有制度,通过节流等方式解决财政问题。
新党打算变法必然触动了许多官僚、贵族和富商的利益。
例如,青苗法限制了高利贷商人的利益,免役法损害了一些官僚地主的特权,他们便支持旧党,反对变法。
新党为推行变法,必然会重用了一批支持变法的官员,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官僚晋升体系和权力平衡。
这引发旧党官员的不满,双方在权力争夺上日益激烈。
新党受新学影响,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对经典的重新解读以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旧党多遵循传统的儒家经学,强调道德修养和祖宗成法,在学术思想上存在着对儒家经典理解和应用的不同。
这也导致了他们在政治决策和治理理念上的差异。
文彦博和申时行两人的争论同样体现出了两人的政治立场。
文彦博作为新党中人,做事偏向于务实。
而申时行作为旧党人物,执政理念则偏向于维持稳定。
总而言之,政治立场没有对错,只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