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心难测:楚天面临皇帝的猜忌
自楚天成功完成南方赈灾任务后,他的名声在民间如雷贯耳。百姓们对这位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官员感恩戴德,街头巷尾都传颂着楚天的功绩。茶馆酒肆里,说书先生们口若悬河,讲述着楚天在灾区如何调配粮食、抢修堤坝、防治疫病,听得众人热血沸腾,对楚天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这种民间的热烈反响,很快便传入了宫廷。康熙皇帝坐在养心殿的龙椅上,手中捧着各地呈来的密折,眉头渐渐皱起。密折上详细汇报了民间对楚天的拥戴,甚至有人将楚天比作救星,这让康熙心中泛起一丝不安。在他看来,臣子威望过高,可能会对皇权产生潜在威胁。这日,早朝的钟声敲响,文武百官身着朝服,鱼贯进入太和殿。康熙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臣子们。待众人行完三跪九叩之礼后,康熙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众爱卿,近日朕听闻民间对楚爱卿赞誉有加啊,南方赈灾一事,楚爱卿确实功不可没。”说着,他的目光落在了楚天身上。楚天心中一凛,立刻出列,跪地行礼道:“陛下过奖了,此乃臣分内之事,能为百姓排忧解难,全仰仗陛下的英明决策和朝廷的支持,臣不敢居功。”康熙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抹似有若无的笑容:“楚爱卿谦逊了。不过,朕听闻民间百姓对楚爱卿极为拥戴,甚至有人说,楚爱卿若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啊。”这话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众人都察觉到了皇帝话中的深意,纷纷将目光投向楚天。楚天额头上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但他依旧保持镇定,沉稳地说道:“陛下明鉴,百姓们淳朴善良,不过是感激朝廷的赈灾之恩,臣不过是奉命行事。臣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唯有忠心耿耿,为陛下和朝廷效力,绝无半点僭越之心。”康熙目光紧紧盯着楚天,似乎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一丝破绽,片刻后,他哈哈一笑:“楚爱卿不必紧张,朕自然是信得过你的。只是这民间舆论,也不可不重视啊。”说完,他挥了挥手,示意楚天退下。早朝结束后,楚天回到家中,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皇帝的猜忌一旦产生,便如芒在背。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行事愈发谨慎,每天早早来到衙门,处理公务一丝不苟,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然而,皇帝的试探并未就此结束。没过几日,又逢早朝。康熙皇帝在处理完一些政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