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一块,但是大家干的不是同一件事儿。
隔天牛进家去落实户籍的时候,敬业的老江家也得四处去瞅瞅周围的施工队。
现在鹏城处处在建设,左边是农田,右边可能就是正在建设的房子,不愁找不着学习的地儿。
而徐春娇也得回商品房那,等该等的消息。
大清早的,小老太跟投递员在一楼碰了头,听大小伙子扯着嗓子喊:“六楼徐春娇,有你的电报。”
估摸着已经喊过几回了,这会见实在没人下来就准备爬楼。
送信可以放信报箱里头,可电报讲究的是时效性,公家给配备的都是摩托车。
这种早上七八点就要投递的,一般都是半夜三四点发的电报。
这个时间点的内容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事,清一色都是家里有人伤了病了嘎了,得第一时间送到。
徐春娇拍了拍人家肩膀,对上了姓名。
电报是双向收费,收信的是货到付款,徐春娇从手腕上小布袋拿钱的时候,那大小伙子还相当高兴的叨叨赶巧了。
就昨天他也是大清早没来得及吃饭送电报,饿着肚子爬了几个六楼以后感觉两眼一抹黑,然后耳朵就听不见了,就一股老想拉屎劲儿。
“老同志啊,那会我寻思不好得缓缓,可还是晕在楼梯口那,醒来时一裤衩屎,这会心里头还怕着呢。”
徐春娇确实瞧出来人高兴,一点都不把她当外人啊。
羊城寄来的电报只可能是李知青和徐家栋,估摸着已经朝老家打过电话,得了鹏城商品房的地址又往这打。
这年头学校开编写电文的课程的好处就显出来了,徐家栋发来的电报就十几个字,写明白了收荔枝很顺利。
问题就是太顺利了。
他们是和公家一块联合收购的,正规就算了还现场给钱,所以好些果农都乐意贴贴,收购指标已经满了。
人就是问问徐老太,还收不收啦?
徐春娇打定主意去一趟邮局,把收购额外荔枝的钱汇过去就成。
虽说回个‘收’字就是七分钱,但昨晚上还花几十块住宾馆的小老太,也为节省下七分钱狠狠地夸奖了自己一通。
小老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