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的骑着舒服了,再上市,不舒服谁去买啊。”朱雄英将弟弟扶了下来。
随后,两人又一同前往了新建的学堂。
学堂内,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大哥,这学堂看起来还只是个框架,何时能正式启用呢?”朱允熥环视四周,眼中既有期待也有好奇。
朱雄英微微一笑,解释道:“允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堂的建设需要精细规划,从选址到设计,再到材料的选择与工匠的招募,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目前,已经完成了地基的铺设和主体结构的搭建,接下来就是内部的装修和教具的筹备了。我想,等北方的战事再稳定一些,我们就可以全力投入到学堂的建设中来,争取早日让孩子们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说着,指着另一边已经挖开的地基,朱雄英接着道:“这边木楼是教读书写字的地方,你看那边,奴隶们还没来上工,那边才是我的底牌。”
朱允熥点了点头,顺着朱雄英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心中对朱雄英的远见卓识更加敬佩。他深知,大哥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繁荣、更加文明的社会里。
两人漫步在学堂的空旷之中,阳光透过尚未安装窗户的框架,洒在他们的身上,暖洋洋的。朱允熥忽然想到什么,开口问道:“大哥,这学堂除了教授四书五经,还会教些什么呢?我也没看到那铁炉子,木匠工具啊,纸上谈兵不可取。”
朱雄英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允熥,我希望这所学堂能够成为大明教育的先锋。”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要学习传统的儒家经典,还要接触到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我希望他们能够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成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关于那些手艺活,工坊那边已经开始扩建,等着学堂开了,那边也差不多建好了,我管那些手艺活称之为专业课,技多不压身,我这凤阳学堂出来的孩子,一个个定能成为我大明的顶梁柱!”
朱允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那些在大明学堂中茁壮成长的孩子们,他们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