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放心,臣自会安排妥当。太子殿下虽年轻,但心性坚韧,能担大任。臣会转达您的意思,让他安心处理国事,等待您凯旋归来。”徐达躬身应承,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深知徐达的为人与能力,对他有着绝对的信任。“你办事,咱放心。只是标儿那边,你需多费心些,他虽聪慧,但毕竟年轻,有些事情还需你多加指点。”
徐达郑重应下,心中暗自思量着如何妥善安排一切,确保太子朱标能够顺利接管朝政,同时也为朱元璋的北征之路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汤和的出征队伍已经整装待发,而朱元璋也即将踏上他的亲征之旅。临行前夜,他独自站在乾清宫的窗前,望着星空下的京城,心中五味杂陈。
“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但为了这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咱必须亲赴前线,彻底铲除北元的余孽。”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次日清晨,朱元璋带着满朝文武的祝福与期待,踏上了北征的征途。而徐达则留在京城,继续辅佐太子朱标处理朝政,确保大后方的稳定与安全。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凤阳,朱雄英听闻爷爷亲征北元,整个人愣住了。
缓了许久之后,招来了黄珀:“其他东西先放一放,将那震天雷炮弹继续想办法研究的威力更大,射的更远。”
“工坊现在开始三班倒,每日进展全部向我汇报。”
朱雄英的声音在凤阳城主府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黄珀迅速上前,躬身领命,他知道朱雄英的决定意味着什么。震天雷,这种在战场上能给予敌人沉重打击的武器,若能进一步提升其威力和射程,无疑将为北征的大军增添一份强有力的助力。
随着黄珀的一声令下,工坊内的工匠们再次忙碌起来,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改进火药配方,有的则专注于调整炮筒的结构,以期达到最佳的发射效果。
整个工坊内,铁锤的敲击声、齿轮的转动声以及工匠们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激昂的战歌。
朱雄英站在一旁,目光如炬,他紧盯着工匠们的每一个动作,不时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