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翻倍。
“现在再找二三四叔他们要人会不会不大好啊,算了,我给沐英叔写信吧。”
朱雄英深知,若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必须要有充足的劳动力。
说着,提笔开始写信。
“小主子,太子殿下召见。”
信写了一半,朱雄英放下笔,朝着奉天殿走了去。
“爹,您找孩儿有何要事?”
朱标顿了顿,才开口道:“你把你凤阳用工那一套标准给弄出来,我这边准备召集百姓,徭役用。”
说着,朱标拿起一封信,递给了儿子,疑惑道:“雄英,为啥你找你三叔四叔他们要人就能要得到,我就不行呢?”
朱雄英接过信,看了看,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爹,您还用我的名义去要人呢。”
“别废话,你说说为啥你行,我就不行?”
朱雄英摇头看了看父亲,笑道:“爹,您是该把心思放在朝政上了,等着过两日,我叫人把娘送凤阳待上几日,您这心思完全没在正事上了啊。”
“别废话。”朱标一脸不善的看着儿子。
“爹,您想想,三个叔叔,他们现在还有人吗?北方现在趋于平稳,还有战事吗?”
“没战事哪来的俘虏?”
“没战事他们练兵也不勤快啊。”
“何况他们之前的俘虏都给我送凤阳去了,后面他们手里的兵也都送东瀛去了,他们也苦啊,他们没人了。”
“您盯着他仨薅羊毛,不如给五叔六叔他们写信,一个在开封,一个在武昌,手里多少都能有点人。”
朱标听后,眉头紧锁,他意识到自己在处理朝政事务上确实有所疏忽,没有及时关注到各边疆的实际情况。
“雄英,你说得对,我确实应该更加关注朝政,而不是只想着从兄弟那里要人。”朱标沉思后,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责。
“爹,您不必自责,现在知道也不晚。五叔六叔他们手头宽裕,而且他们所在的地方相对稳定,应该能支援一些人手。”朱雄英安慰道。
“只是不知道,您要人来有什么用?”
“城外你没去吗?”朱标诧异道,“现在城外都脏乱成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