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民的创新经验和科学原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
\"这很重要。\"朱雄英说,\"知识只有系统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要把这些教材编得通俗易懂,让更多农民能学会用。\"
就在这时,黄珀又发现了一个新趋势。很多农民家庭开始重视子女教育,不仅让他们学文化,还要求他们学习祖辈的农事经验。
\"这是好现象。\"朱元璋说,\"说明农民已经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不过要注意引导。\"
\"怎么引导?\"
\"要让他们明白,读书和务农不是对立的。既要学新知识,也要传承老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文化,又懂实践的新一代。\"
农民精神文明的提升引发了朱雄英更深的思考。他意识到,农业改革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变革,更需要精神层面的提升。
\"殿下,有个新情况。\"黄珀带来了最新报告,\"现在很多农村开始办"文化站",不仅有图书,还有戏台,专门用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这是好事。\"朱雄英说,\"农民富了,自然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不过要注意引导。\"
\"怎么引导?\"
\"既要让他们接触新知识,开阔眼界;也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根基。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农村特色的文化形态。\"
正说着,蓝玉匆匆赶来:\"殿下,江南那边出现了个新现象!\"
\"什么现象?\"
\"农民们开始编写自己的历史。每个村子都设立了记事簿,记录农事变革、技术创新,还有村中大事。有的村子还专门请人画图存证。\"
朱雄英眼前一亮:\"这很重要!历史感和文化自信是一个群体成熟的标志。农民开始记录自己的历史,说明他们已经有了主人翁意识。\"
就在这时,朱元璋派人来传话:\"立即去奉天殿!\"
到了殿内,朱元璋开门见山:\"你知道朕最近在想什么吗?\"
\"请皇爷明示。\"
\"朕在想,这农业改革搞到现在,物质变化很大,可农民的精神面貌变化更大。\"朱元璋意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