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
正说着,黄珀又带来一个发现。很多农村开始举办\"丰收节\",既庆祝收成,又展示文化成果。有的地方还把创新成果展示和文艺表演结合起来。
\"这是个好传统。\"朱雄英说,\"要把它发扬光大。让农民在庆典中既能展示劳动成果,又能享受文化生活。\"
就在这时,工部送来一个意外发现。他们在研究农具改良时,惊讶地发现很多农民发明中暗含着高深的美学原理。
\"这就是农民的艺术天分。\"朱雄英说,\"他们在创造工具时,不仅考虑实用性,还追求美感。这种艺术精神要保护好。\"
正说着,一个新的趋势引起了注意。很多农村青年开始创作新型文艺作品,有的写诗歌描写农村变革,有的创作戏曲讲述创新故事,还有人用绘画记录农事活动。
\"这很好。\"朱元璋说,\"农村文化要有新的表现形式。不过要注意一点。\"
\"什么点?\"
\"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要把传统精华继承好。比如民间艺术,就要保护好,发展好。\"
朱雄英点头:\"孙儿明白。所以我想在农学堂增设艺术课程,让农民子弟既学农事技术,也学文化艺术。\"
就在这时,户部送来一份特别的报告。他们发现,文化活动丰富的村子,经济发展也比较好。农民的精神面貌改善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就更高。
\"这就对了。\"朱雄英说,\"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农民有了文化追求,才能创造更大的物质财富。\"
但新的挑战又来了。有的地方出现了文化上的攀比之风,搞得农民负担很重。有的村子为了办文化活动,甚至借债举办。
\"这可不行。\"朱元璋说,\"文化活动要量力而行,不能本末倒置。\"
朱雄英立即下令:\"第一,文化活动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第二,严禁借债办活动,违者追究责任。\"
\"第三,提倡节俭办活动,把重点放在内容上,不是形式上。\"
正说着,又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注意。很多农村开始编写\"村规民约\",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