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但也有人提出担忧:\"这样改变会不会太大?学子们一时难以适应。\"
\"可以循序渐进。\"朱雄英说,\"先在省试中试行,效果好了再推广到殿试。而且要提前公布考试内容,给学子们准备的时间。\"
正说着,朱元璋的传召到了:\"速去奉天殿!\"
老爷子正在看各地送来的农业报告,见朱雄英进来,直接问道:\"听说你要改革科举?\"
\"是。\"朱雄英答道,\"现在四方安定,百姓富足,正是改革的好时机。孙儿想在科举中加入实学内容,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
朱元璋沉思片刻:\"这个主意不错。不过朕还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既然要考实学,不如让考官也改改。\"朱元璋说,\"从农学堂选些懂实务的人,参与考试评判。免得到时候考官自己都不懂农事,怎么考别人?\"
朱雄英眼前一亮:\"皇爷英明!这样确实更公平。不过选考官也要严格把关,免得出了偏差。\"
正商议间,沐英又发来急报。原来天竺那边闹了大旱,粮食歉收,局势动荡。沐英建议趁此机会,用粮食做文章,化干戈为玉帴。
\"沐英叔总是这么聪明。\"朱雄英赞道,\"正好我们粮食丰收,可以卖些给天竺。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粮食库存,又能和平解决问题。\"
朱元璋点头:\"对,和气生财。现在最重要的是发展内政,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各地官员报告说,随着百姓生活改善,有些地方开始出现奢靡之风。有的农户建豪宅,有的大摆宴席,还有的沉迷赌博,忘了生产。
\"这个要管。\"朱元璋说,\"富裕是好事,但不能忘了本。\"
\"是。\"朱雄英说,\"孙儿觉得可以这样:第一,大力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第二,鼓励农民把多余的钱用在改善生产上,比如买新农具、改良水利。第三,多办些有益的文化活动,让农民既能享受生活,又不会腐化堕落。\"
正说着,西域又传来消息。朱棣报告说,他们已经把新发现的农作物都种上了,长势很好。特别是那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