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解释,他是跟踪东瀛船队来报信的。
\"三日后有飓风经过琉球海域。\"徐妙锦破译出烟雾图案,脸色骤变,\"允熥的船队正好在风暴路径上!\"
朱雄英即刻起身传令,却被朱元璋按住:\"陆上八百里加急赶不及,倒不如\"老皇帝转头望向天竺使团,\"听说你们有种驯鹰术?\"
帐内顿时沸腾。天竺驯鹰人解下眼罩,巨鹰金瞳如炬;波斯商人献出珍藏的海图;琉球使者咬破手指,在丝绸上画出祖传的星象导航图。当三百只信天翁带着防水信筒冲入雨幕时,东瀛锻刀匠首领忽然跪地叩首:\"愿为大明舰船锻造避雷铁器!\"
暴雨持续了三天三夜。四海会馆的梁柱尚未立起,临时作坊却已炉火熊熊。中原铁匠抡锤,东瀛匠人淬火,暹罗少年负责往铁水中撒入矿晶。当第一根雕着龙纹的避雷针诞生时,工部尚书捧着它老泪纵横:\"此物若成,海上商路再无惧雷暴!\"
第四日黎明,信天翁带回沾着盐粒的捷报。朱允熥的船队借着避雷针指引,不仅躲过飓风,还意外发现座盛产硫磺的火山岛。随信附上的,还有东瀛匠人用火山灰与暹罗矿晶烧制的琉璃盏——半透明的盏身内,竟封着朵永不凋谢的樱花。
\"这不是巧夺天工,而是文明造化。\"徐妙锦将琉璃盏对准朝阳,光影在帐内铺开浮世绘般的纹路。沈穗正在教各国妇人用变色染料刺绣,见状灵光乍现:\"若将琉璃片缀在布料上,岂不是能随光线变幻的霓裳?\"
她们没料到,这个清晨的奇思妙想,将在半月后的万国宴上引发怎样的轰动。当三十六位异国舞姬身着\"流光锦\"登场时,西域的月光石、东瀛的螺钿、暹罗的萤石在琉璃折射下,竟在大殿穹顶映出流动的星河。
而此刻,朱雄英正盯着案头的密报皱眉。沐英新送来的文书里夹着片焦黑丝绸,上书血字警告:\"文化交流即软刀入腹\"。落款处的狼头图腾,让他想起北元残部最近异常的沉寂。
信天翁的羽翼割裂海雾时,应天城的晨钟正撞碎最后一丝夜色。朱雄英指尖的龙泉青瓷盏猛地一晃,茶汤泼洒在案头密信上——工部库房传来急报,三十匹封存的流光锦竟在虎贲卫戍守下不翼而飞。檐角铜铃在晨风中乱响,像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