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他率领中原军队,打败了高句丽,才能掉头对付北狄国。
否则,三线全输,那中原民族将要重现东晋旧事。
--------------
玉璧城的千里之外,
定襄郡城。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此刻,定襄大军的校场中,
号角嗡鸣,战鼓如雷。
三万七千赵人,在李宣的高强度训练下,站如松,行如风,强军之姿尽显无疑。
这支军队,是李宣几个月的心血,
这段时间,北疆大政官李宣与他们同吃同住,就连整个北疆的事务,李宣都搬到了军营里。
伙食充足、军械精良、上下将领齐心协力,
几个月下来,这支近四万人的兵马,俨然拥有了成为精锐的潜质。
但李宣知道,他们还远远不够,
尽管这些赵兵,对战术已经很熟练了,
可没有上过战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精锐。
四万人中,有一万多是参加过野狐滩之战的老郡兵,相对而言,经验丰富一些。
不过也仅仅是丰富而已,因为当时,主力是建安十四营,他们只算是协助。
李宣对部队的分配很合理,基本是一老带二新,
这支部队目前的实力,在李宣看来,差强人意吧。
但在身旁王右宁看来,那就是笑的合不拢嘴了。
北地神枪是越来越看不懂李宣了:这兵马还不行?那啥玩意才是精兵?
赵人的军队已经散出去了,这场战争,双方要在定襄马邑,长达千里的战线上搏斗。
很多关键位置,赵国的兵力都很薄弱,但却不得不争夺。
目前,整个定襄城,只是王将军的北卫营,算是正规战斗编制,其他都是郡兵。
也许在天下各国看来,赵国对上突厥,基本毫无胜算,
但李宣眼中,赵国曾经其实有五成胜算,甚至更高。
可现在,只有三成了。
五成是赵王的,三成是李宣的。
太原的情报已经传来了,赵王身陷洛阳,不知所踪,这让赵国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