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吧,王浩。货我可以给你,但是要从八月份开始。现在马上就六月底了,我需要给这些客户一些时间。也就是说,这一个多月中,如果他们需要,我依旧是供货一次,但是我也会跟他们都说好的,从八月份开始,暂时就没办法给他们提供了。”
“这样的话,你那边给我涨一块钱好了。你考虑一下,你觉得行,你随时来找我签合同如果你觉得不行,那我们就还保持现在的合作。”周梅的语气也是不容置疑,她权衡利弊后,才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没有人对多赚钱不心动,周梅也不例外。
她厂里的几个客户,都不算大,也经常因为价格跟她商谈。
自从齐建刚去世后,周梅一个人管理这个厂子早已经身心疲惫。
现在王浩能够一个人吃下她厂里一年的产量,并且还是持续性合作。价格也比之前溢价,这就等于周梅会减少很多麻烦,但是每年的利润会凭白多几万。
她没有拒绝的理由,何况她早已没了野心,只愿意安安稳稳的赚点钱。
另一边,对于王浩来说,价格上调一块钱,一年下来等于是成本就要增加几万块。
如果是平时,他是肯定不会答应的。
但如果是用着几万块钱来博弈钱正光的两个工厂,王浩没有丝毫的犹豫。
毕竟王浩手里有林小北手抄的钱正光厂里的全部账目,包括他厂里的资金大概情况。
单从账上来看,钱正光手上已经没有多少现金了。
投资完新厂花去了他二十万左右的现金,这对钱正光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心里权衡一番后,王浩直接咬牙说,“行周姐,那就这么定了。我改天去找你签了合同!到时候咱可要写清楚了,在这一年中,你厂里的货可不许给别人了!”
周梅见王浩答应,她也没在多说,直接答应了下来。
……
当天下午,陈静正在纺织厂忙碌。
按照新厂的一个产量来看,大概一年多点的时间,就能将钱正光投资的钱回本。也就是说,一年后,陈静将会增加不少的收入。
新厂加工出的粗纱和细纱,陈静以成本价高一点的样子,每个月都会收一部分来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