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等人的身影。他们急忙向燕王曹宇和大都督司马懿报告。
司马懿沉吟片刻后,冷声道:“不出我所料,这些魏军必定是青州城内的陆逊派往冀州向诸葛亮求援的使者。”
他目光如炬,看向文钦和陈泰:“你二人赶紧率领三千精骑前去追赶,务必追上并生擒这些人。”
“得令!”文钦和陈泰异口同声地道,然后迅速点起三千精骑,向北急追而去。
诸葛恪得知后面有追兵后,下令所有人全速前进。由于诸葛恪等人的战马都是千里挑一的良驹,不但马速快,而且精力充沛、耐力好,能长时间奔跑。
渐渐地,他们便将文钦和陈泰的兵马远远甩在身后。文钦和陈泰见状,只好长叹一声,垂头丧气地返回向司马懿复命。
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后,诸葛恪终于遇到了田英的大军。他将青州城的情况向田英详细禀报后,田英沉思片刻后道:“你我两国乃是盟友,理应出兵救援。不过,此事涉及两国的大事,尚需禀报丞相定夺。”
诸葛恪闻言,心中明了田英的心意。他并无心阻拦出兵救援,只是需要请求丞相诸葛亮同意才行。
于是,诸葛恪辞别田英,快马加鞭赶往丞相诸葛亮所在的中军。在中军帐内见到诸葛亮后,诸葛恪跪拜在地,泣不成声。
诸葛亮也老泪纵横,多年未见此侄儿,不禁感慨万千。他连忙起身,上前扶起诸葛恪,关切地询问他此行所为何事?
诸葛恪从怀里拿出父亲写的书信,双手递给诸葛亮。诸葛亮接过书信,仔细阅读后,沉吟片刻道:“恪儿,曹宇与司马懿尚有三十余万兵马,而青州城内也有二十余万大军。在高台修筑完成之前,青州城暂且安全无忧。”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根据我们以往修筑栅栏和高台的经验,四十万民夫尚需三个月才能完工。而在这三个月内,我们已经攻克了冀州的治所信都城。我会亲率大军相助于你父。”
诸葛亮看着诸葛恪,眼中满是关爱:“你只率一百精骑前来,回去的路上危险重重。不如留在叔父的身边,待叔父攻克冀州后,与你一同前往青州城,如何?”
诸葛恪闻言大喜,有叔父亲自带兵出征,何愁曹宇和司马懿不破?再说,自己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