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许多小民都捧着这新出的话本,如痴如醉。
茶肆里,客人们一边品着茶,一边热烈地讨论着话本中的情节;
商铺中,挤满了前来租借话本的读者,甚至为了抢先拿到手而争得面红耳赤。
“这新话本可太精彩啦!小仙童的遭遇真是扣人心弦。”一位中年小商人兴奋地对同伴说道。
“可不是嘛,我昨晚看到精彩处,愣是一宿没睡。”同伴连连点头,脸上满是陶醉。
平日里忙碌的商贩们,在闲暇时也要匆匆翻阅几页。
不识字没关系啊,上面有图。
还可以请人解说,大家聚在一起看。
这种书,就是人多才有意思。
当然最关键的是,厚厚的一本,只要三文钱……
“这可比听人说书还有趣!”
一位卖水果的小贩笑着说道,手中的话本都舍不得放下。
还有些人,聚集在一起,彼此讲解。
……
等到半个月的“郊游”期满。
陆知白带着一众学生,从栖霞返回的时候。
这话本子经过几天的发酵,已是在京师相当火热了!
陆知白倒有几分意外。
他知道应该会火,但没想到这么火。
当然了,这也和大力的宣发有关。
他有权有势,在许多书店同时铺货,很难吗?
只不过,这个价格,让许多书商都无语。
这是不打算赚钱了啊?
赔本赚吆喝。
他们哪里知道。
陆知白进军文娱行业,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
这是一个宣传意识形态的工具!
非常好用。
而且很容易被这个时代的人忽视。
回到家中,陆知白也拿起一本话本子,津津有味地看着。
他之前看的是初稿,现在印刷装订出来,很不一样,竟也有了古雅的感觉。
朱长乐也拿了一本在看,眼里满是好奇,软声询问他:
“这个小仙童……不会是你吧?”
外面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