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当时也是接受的。
在那种局势下,任谁来考虑,都觉得不打,后撤是最佳的选择。
不求有功,但绝对没有过错。
因为问题都出在了武振的身上,他第一波劫营没打赢,后面的偏师继续打就跟送没有什么区别,退守长安,才有一线生机。
就算朝廷问罪下来,那也是武振的过失。
推卸责任上来说,他们全军撤退是没有任何毛病的。
“只有晋王殿下出了一计,让我们险中求胜。”杨方说到这里,不免激动起来,“晋王当时认为我们如果撤退,匈奴人一定会追击我们,将我们全部留在长安之外。”
永晋帝顺着杨方的思路去思考,惊讶地发现,如果他是这支匈奴军队的主帅,在防住了劫营的第一波,同样会做出继续扩大战果,
借此全歼大周王朝全部放在长安外的部队,将自己的优势不断扩展出去。
退回长安,反而成了不可取的决策。
“所以,你们选择了再攻匈奴人的营帐?”永晋帝已经领教过楚世昭在战事上的激进,他很快就想到了楚世昭最有可能做出来的做法。
“正是。”杨方道。
不愧是他。
果真是他!
这样一来,完全就说得通了,就现在楚世昭的战法,跟那时楚世昭的战法,实际上是如出一辙,自成一派的。
“但是,晋王殿下让我们等一等。”杨方没有地图,有些紧张地伸张双手道:“马上去打匈奴营帐的话,那些匈奴人还没有来得及出发,我们要避开匈奴人最厉害的一次攻势,就要等一个时机。”
“于是晋王带着我们绕开了匈奴人主要追击的路线。”
“他认为匈奴人拦截长安的部队,一定会前往长安的周边堵截,所以反而带着我们去了匈奴人所在营帐的后方,绕了一个大圈,避开了匈奴人的追击路线。”
“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就直接第二次袭营,攻打匈奴人的营帐。”
“当我们打过去的时候,匈奴营帐果真空虚,只剩下被武振将军打剩下来的残兵,还有一些正在休养的驻军。”
“我军攻其不备,将他们全部吃下,再烧毁了匈奴人的粮草,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