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有些难度。”他将茶盏放到一旁,手指轻轻扣着椅子扶手,道:“而如今国家冗余衙门实在是太多,擅自增添衙门不是一件好事。”
朱予焕没想到朱瞻基会和自己说这个,听完之后又不由腹诽。
你都做了违背祖宗的决定,开始正式教内官读书了,还怕什么擅作主张?
不过面上朱予焕还是赞同地点点头,道:“爹爹说得有理,若是衙门冗余,便是重蹈宋之覆辙。”
朱瞻基这才接着说道:“爹爹思来想去,将这批有功的工匠单独拎出来做一个衙门,另取新名,不受原本的衙门和工部管辖,如何?到时候还是由你来管理他们,再让你五叔陪着你,也不必担心外面的风言风语。”
朱予焕顿时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试探着开口问道:“那他们算是新衙门的官员还是工匠……?”
朱瞻基没想到朱予焕问起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这个,先是一愣,随后道:“自然还是工匠,这衙门之内还要设置负责管理的官员。”他微微蹙眉,道:“你是说让这些工匠也成为官员?这匠籍自古有之,历朝历代都这样沿袭下来,怎么能轻易取消?”
朱予焕实在是不得不佩服朱瞻基这短短几句话的含金量。
让朱予焕干活但不给朱予焕一个名正言顺的官位,再派朱瞻墡负责整个衙门的运营,直接将朱予焕置于朱瞻墡的阴影之下,让这叔侄俩不免心生嫌隙。而对于那些工匠来说,也不过是从一个衙门到另一个衙门,薪俸也好、身份也好,都没有任何变化。
他要不是皇帝,早就被套麻袋了……
朱予焕只好委婉开口道:“先前这些工匠在院内做工的时候,都有额外的薪俸……”
朱瞻基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他笑道:“这个不是什么难事,到时候自然会给他们额外的工钱,比你给他们的再多几分。”
朱予焕知道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便解释道:“工匠世世代代虽然都为匠籍,不得脱离原籍,轮班住坐,但并非人人都精通工艺,其中滥竽充数之人也不在少数。我也听外城的百姓提起过,有的匠人为了脱离匠籍,甚至怠工、隐冒、逃亡。如此一来,不仅耽误工匠的进度,也大大浪费官府的人力搜寻这些工匠,既然如此,若是可以以月钱来雇佣这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