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 > 第175章 联句(上)(4/5)
  柳憕想了想,点头说:“的确如此。”

    乐夫人向丈夫笑道:“夫君日后升了官,这句就能接上了。”

    “哦?怎么说?”乐湛大感好奇。

    谢星涵淡淡一笑,轻声道:“平流至中书。”

    “原来如此!”乐湛恍然大悟,谢星涵父亲是中书令,可不就是她说最合适嘛!这诗接到这儿就差不多了,再往下不但不好写,但并且还容易失了格调。可以做结了。

    白衣书生仍旧不假思索,吟道:“东宫选僚属。”侍女上前,又送一花。

    他此句一出,几人都看向他。

    这作诗和作文一样,讲究个起承转合,阿母教育儿子,已经属于“转”了,转过了之后,

    或是儿子折节向学,或是另有他说,这首诗就可以做结了。可此人竟突然引出一段东宫选官的事来!

    这是要干嘛?还要写去东宫当官的事?就好像王扬给诸生讲楚辞,快到下课时王扬突然来了一句:“话说新几内亚的部落”诸生:???这一杆子捅哪去了?

    这不是节外生枝吗!

    要么就是此人才华不俗,有信心驾驭多生出的枝节并且不偏离主题;要么就是只顾接句,但对全篇布局思虑不周,以致于把诗句抻得繁复冗余。

    后者不太可能,四人都看出来,他怎么会例外?再说才名如此,怎会不懂谋篇?

    至于前者也不太对,因为这不是一人独作,而是联句。你再有信心也只能掌控自己写的部分,就算你有后续安排,但旁人接句未必能如你意,雪球一滚,可就不是你预想的模样了。难不成真是自信到极点了,认为不管别人写得什么样,他都能接得回来?

    又或者压根不在意整首诗是成功还是失败,只管自己得花逞才,那心性就有点独?

    不管他是怎么想的,柳憕还是想合众人之力,把这首联句诗做得漂亮一些。所以想了又想,才在钵声停止的最后一刻接道:“资荫尔可除。”

    柳憕此句一出,立刻得到乐湛夫妻的赞许。连谢星涵也暗道这句接得好。因为这么一来,上句刁钻的“东宫选僚属”立即变成了阿母说的话,意思是阿母告诉儿子:东宫在选官佐,按照家资门荫,你可以应选。这相当于把本来已经脱缰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