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这位面容黝黑,脸上都是海风吹出来的褶子,一看就是老海狗了,看上去四十多岁。
唐赛儿知道,这位不过才刚三十出头,叫盛铭,大明新一代的船长。
没错,虽然对内,他们是郑和麾下舰队,或者是四海商会船队。
但是对外,统一称呼都是大明海军,这是当初朱棣都首肯过的。
这个新一代指的是他们的培养路线,是标准的海军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后,再分配到战舰上,一步步成长起来。
对比老一辈的野路子,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更强,也更富有进取精神,最重要的一点,这些人对于越王徐闻无比崇拜。
虽然他们从未见过徐闻,可是学校是徐闻组织建设的,老师是徐闻通过各种方法拉来的。
就连教材,也是徐闻组织编写。
说徐闻就是这个海军学校的核心以及基石都不为过。
这些学员耳边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就连身边所用的,无一不和徐闻有关,让他们如何不对这位越王有极高的好感度。
所以盛铭宁愿比其他三艘舰船晚出港一个月,也要等候唐赛儿上船,也毫不避讳女人不得上船的规矩。
单单一个理由就足够,她是徐闻的女儿。
“唐小姐,我们刚刚才出海三天,如果是老式帆船,季风时候走这条航线,大概要十多天,而且还需要沿海岸线航行,而我们,仅仅需要八天,就会到达渤泥。”
盛铭抚摸着船头,就像在和自己战友沟通一般,语气中满是骄傲。
他确实有骄傲的资本,新式战舰在适航中,速度最高到达过十五节!
比老式硬帆船快了将近一倍。
但现在为了照顾舰队中其他的远洋丁型,不得不降低的速度。
远洋丁型虽然也采用了新式的飞剪式船首,航行阻力大大减小。
但风帆依旧是中式硬帆,速度快了一点,没完全快。
在设计时,长风级已经开始建造,它预留了软帆的改装位
这次航行后,当郑和他们感受到软帆的好处,那增加的一点人手,风帆成本会被速度带来的利润抹平
甚至还有很多富余,那自然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