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 第897章 根本劝不住(3/3)
胜利,将瓦剌一扫而空,声望将会达到一个顶峰,那时候倒要看看,还有谁胆敢反对自己!

    此次亲征就是自己的登天之路伊始。

    内阁达成一致后,此事被摆在了朝会进行讨论。

    新宣府距离北京城并不远,在大学士们和皇帝讨论之时,已经被瓦剌大批骑兵吓破胆的商人回来,描述了当时的场景,他们到的速度,甚至比还要调查一番,才敢报告的暗卫和宣府镇还要快一点。

    虽未亲见战斗场景,可在这些人的口中,那是绘声绘色说边境明军如何瓦剌骑兵大战数百回合,起因就是瓦剌使团被锦衣卫人敲诈欺凌,瓦剌大汗也先接到求援后,派出大军接应使团,和明军大打出手。

    这种全靠臆测,却意外接近实际情况的八卦,全部基于大众对于锦衣卫的刻板印象。

    暗卫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王振想要掌握一致武装力量,就只有从锦衣卫下手,他的两个侄儿都已经成为锦衣卫的指挥使,他们能够进去,现在锦衣卫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京师地面上的这些商家,除非是背后有过硬靠山,基本被他们打过秋风。

    这种席卷全城的消息,群臣也早就得到消息。

    可今日听到完整情报,还是有一种荒谬感和不真实。

    在王振的强烈要求下,以事实依据不足为理由,暗卫的那段分析,并没有在朝堂之上宣告。

    但大家都是有脑子,看过当日瓦剌使团在大殿中如何恭顺老实,带来的各种贡品也是极为丰厚,一个使团几乎都抵得上南洋那些小国,十个加起来的分量。

    能够做到这样,明显就是想和大明建立紧密的联系关系,他们甚至还想求娶公主,进行联姻,此番种种,怎么看都不像是要反叛的。

    为什么就突然把锦衣卫都消灭了?

    几位阁老都如泥塑一般,站在那里不言不语,也让大家明白了点什么。

    还有知情者联想起护送使团的锦衣卫指挥使,不就是王振的侄儿吗?

    那小子什么德行,大家可都是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