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欢冷哼:“怎么有人那么没良心?”
马丰笑着摇头:“你呀,人性贪婪,总之有备无患。”
马林嘿嘿笑:“阿爹,明天买个铁炉子和什么煤呗,我看他们瑾阳军都在用,那个方便。”
“对对。”马欢赞同:“再买些什么煤渣,那个便宜,天气那么冷,我们没太多时间上山砍柴,就怕到时候准备的不够。”
“明天看看有没余钱再说。”马丰下了决定。
翌日中午,姜瑾骑马疾驰回到戈凤,远远就看到戈凤城门处排着队准备进城的百姓。
“哇,好多人,我都数不过来。”妘承宣惊呼。
姜瑾笑了:“应该是泗州的百姓到了,准备进城置办家当。”
她很欣慰,终于有点热闹繁华的城池样子,太不容易了。
“今年书院又有得忙了。”夏蝉衣调侃道。
不但多了两座城,还多了三个大村子,那么多人的扫盲,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好在这些有陈梓院长操心,嘿嘿。
姜瑾一扯缰绳,往西门而去,人太多,她就不去挤了,从西门进城一样。
洛倾辞看到她时,又惊又喜:“主公您回来了?”
姜瑾点头:“新到泗州百姓都登记好了?”
洛倾辞:“嗯,一共两万三千多人,我们三县人口总数达十万多了。”
姜瑾嘱咐:“扫盲工作一定要做好,不求全部人都认字,青壮年起码要半数以上的人能认字。”
人口多,管理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排除掉年龄太大的,和小幼童,青壮年能有一半以上识字就非常不错了。
真正的教育和扫盲还要看下一代,等过几年,书院的学子才是真正的中坚力量。
想起什么,姜瑾看向夏蝉衣:“后面那些船员的家人都到戈凤了吗?”
她说的跟着出海‘被死亡’的泽阿郡船员,这些船员的家人,还有不少七大姑八大姨。
说起这个,夏蝉衣忍不住感慨:“都到了,没想到有两千多人。”
名单给到她手里,她利用留在码头的陈冰等人,联系到了这些人,之后把人‘偷渡’出了泽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