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分走一半。

    让他们担责任并无冤枉。说白了,只是减了南府的罪。

    现在事情棘手在,皇上怎么看待此事。

    轻了是他归山办事不利,受了蒙蔽,这一条也够他受的。

    重了便是贪赃枉法,贬他的官也没什么可辩解的。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他都脱不了干系,主动请罪是上策。

    归山整理仪容,就要去英武殿。

    长公主忧心忡忡,“夫君,可是我害了你?我不该为薛家求情。”

    归山轻松笑笑,摸摸妻子的脸颊,“这本就是我权衡之下做出的选择,与你一个小女人有什么关系?”

    “你了解夫君的脾气,我是看面子的人吗?”他对镜整了整领子,嘴上虽硬  ,心中却默默哀叹。

    放在五年前,他可能还算铁面无私,现在的他也是个在官场游刃有余,在人情与规矩间权衡利弊之人。

    终是时间和环境改变了他,他自问不是坏官,却懂得使用“弹性”。

    ……

    李瑕已听归山大致讲过案子情况,他没时间去看那两尺多高的案情文书。

    对归山所建议的只处置薛家北府,对南府稍加惩罚,以示天恩,又不失威严即可。

    再说还牵涉了李慎,不能惊动了他。

    这处罚不管轻重,都先按下。

    李瑕知道其中深意,等能处置李慎时再一同处置薛家。

    不过薛家是否攀附李慎,皇帝心中还存着怀疑。

    太子之夺向来是最冷酷无情的争斗。

    薛家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不好说清。

    把薛府上下打为太子党是否太严苛?

    归山陈情时说到,薛青云成立商队拉货时,起初不知道拉的什么,也不知道幕后东家。

    等发现是运铁时已拿到大笔利益,又受威胁说拉一次和拉十次是一样的罪过。

    他投入几乎全部身家,雇了几百人,不是说撤就能撤出的。

    青云抱着赚回本钱就解散的念头,一失足成千古恨。

    几方面原因促使薛家出此下策,并无主观上的故意。

    李瑕当时不甚满意,却没表露,他认为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