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饱含心意的彩礼物件。
而在林家,林晓峰的母亲也没闲着。她从老旧的柜子里翻出来了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一张画,这是林家祖辈传下来的,当年林晓峰的父亲临终前把这张画交给了林晓峰的母亲,他嘱咐林晓峰的母亲,无论如何也要把林晓峰养大成人,如果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就把这张画卖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母就怀揣着这张画,踏上了去镇上的路。一路上,她小心翼翼地护着怀里的包裹,生怕有个闪失。到了镇上,她一家一家地询问,可得到的答复却并不理想。要么是说这些东西年代不够久远,价值不高;要么是说虽然东西不错,但现在行情不好,给不出太高的价钱。林母听了,心里有些失落,但她并没有放弃。
随后,林晓峰的母亲就带着这张画坐上了公共汽车去了县城里。
林晓峰的母亲到达县城后,在热闹的集市中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家看起来比较正规的古玩店。她怀揣着画,紧张又期待地走了进去。
店里的老板是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很精明的中年人。林母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将画缓缓展开,老板接过画,仔细端详起来,时而眯着眼看,时而用放大镜观察,林母在一旁紧张地看着,大气都不敢出。过了好一会儿,老板放下画,缓缓说道:“大娘,您这画虽然有些年头了,但保存得不是很好,而且画风也不是特别出名的流派,所以价值不是很高啊。”林母一听,心里凉了半截,但还是不死心地问道:“那能值多少钱呀?”老板想了想,说:“最多也就100块钱吧。”林母一听,瞪大了眼睛,连忙说道:“老板呀,这可是我们家祖传的画呀,能不能再多给点呀?”老板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大娘,我这也是小本生意,赚不了多少钱,最多再给你加20块,120块不能再多了。”林母还是觉得太少,她犹豫了一下,又把画收起来,说:“老板,我再去别家看看吧。”
林母又接连走了几家古玩店,可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有的甚至出价更低。她的心情越来越沉重,脚步也越来越缓慢。就在她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她看到了一家不大的画廊,门口挂着的牌子上写着“收购各类字画”。林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了进去。
画廊的老板是个年轻的女子,她热情地接待了林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