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桥被陆敏舒搀扶着走进红山乡医院时,已是凌晨时分。
急诊室的白炽灯明晃晃的,照得他额头的冷汗愈发清晰。
值班医生迅速为他做了初步检查,随后安排了x光片拍摄。
当医生拿着片子走进诊室,面色凝重地说“肱骨骨裂,需要制动休养”时,周桥苦笑着摇头——哪怕自己通晓医理,此刻也只能乖乖遵医嘱。
“周厂长,您这胳膊得打石膏固定,至少住院观察三天。”
年轻的住院医师一边开医嘱一边说,“虽然只是骨裂,但若不妥善处理,可能影响今后活动。”
陆敏舒在旁听得认真,连连点头:“医生您放心,我们一定配合治疗。”
她转头看向周桥,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别想着回厂子,今天必须住院。”
红山乡医院是去年刚落成的新院区,得益于周桥旗下几个厂子带来的税收和人口流入,乡里特意拨专款扩建了医疗设施。
这里虽比不上县医院气派,却配备了乡镇医院少见的x光机和急救设备,病房也整洁明亮。护士推着轮椅送周桥去住院部时,他注意到走廊墙壁上贴着“为人民服务”的标语,还有几张药厂工人义务献血的宣传照。
住院部安排的是三楼的单间病房。
推开门,陆敏舒眼前一亮:不足十平米的房间里,雪白的床单铺得整整齐齐,墙角有独立卫生间,窗边还摆着一张可折叠的陪护床。
最让她惊喜的是床头柜上的老式收音机,此刻正静默地立在台灯旁,天线歪歪地指着天花板。
“这条件比我想象中好太多了。”
陆敏舒扶周桥在病床上坐下,顺手打开收音机。调频旋钮转动时,电流声“滋滋”作响,很快,一个浑厚的男中音传来:“各位听众晚上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曲响起,周桥靠在枕头上闭目养神,听着收音机里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解读,忽然觉得这骨裂带来的被迫休息,倒像是时光按下的暂停键。
护士进来为周桥固定石膏时,陆敏舒主动请缨负责陪护。
“周厂长平时照顾我们全厂,现在该换我们照顾他了。”
她笑着对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