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的太阳刚落进麦田,周桥就带着几个小伙子往村口搬烟花。
竹筐里码着二十支一人高的烟花筒,红纸封着的筒口印着烫金的“恭喜发财”,边角还贴着周桥亲手剪的红双喜——那是陆敏舒教他的,说这样烟花炸开时会带着喜气。
打谷场上早挤满了人。周家人坐在最前排,陆敏舒挨着周母,膝上盖着新缝的蓝布棉毯;周小花攥着棉花糖,鼻尖冻得通红,眼睛却一瞬不瞬盯着烟花筒。
后排的村民自觉搬来木凳,有的爬上古槐树杈,有的干脆趴在矮墙头上,邻村的狗剩子带着三个娃扒着篱笆,棉袄上还沾着半里地外跑来时的草屑。
“桥哥,啥时候放啊?”虎娃举着自制的竹筒烟花,蹦跳着撞上周桥的膝盖。
周桥笑着揉他的头:“等月亮爬上槐树梢。”
话音未落,天边最后一缕霞光消失,他划燃火柴,火苗窜进烟花引信的瞬间,全场屏息。
第一支烟花“嗖”地窜上夜空,在八丈高处炸开成金色麦穗,细碎的火星像流星雨般坠落。
“是麦子花!”老人们惊呼,他们认得这是周桥特意定制的图案——去年全村收了二十万斤小麦,是建厂后第一次大丰收。
第二支烟花绽开时,红绸般的光带里竟浮现出“周”字,陆敏舒突然想起,那是周桥悄悄跟烟花匠比划的,说要让全村人看见周家湾的兴旺。
烟花一支接一支,有映得雪地通红的“红梅报春”,有噼啪作响的“百鸟朝凤”,最妙的是压轴的“全家福”:银花炸开后,竟有五颗红星缓缓旋转,正中央是个发光的“桥”字——那是周桥送给全村的礼物,也是他心中“桥连万家”的愿景。
陆敏舒望着烟花映在周桥脸上的流光,忽然觉得,这个男人眼里的星光,比夜空更璀璨。
七点半刚过,周桥和陆敏舒抬出那台14寸熊猫牌电视机——这是去年厂子盈利后买的,全村第一台彩电。
天线架在老槐树上,信号时断时续,屏幕上飘着雪花,但丝毫不影响村民的热情。
各家各户端来搪瓷盆,里面盛着炖粉条、炸丸子、腌腊肉,还有周桥分的猪肉烩白菜,香气混着炭火味在冷空气中飘散。
“都往中间挪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