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晋王李定国,霍的一下站起来,虎目圆睁,死死盯着山下的蒲满哨,一群混乱不堪的鞑子大军。
再伸手,接过护卫递过来的单筒望远镜,看了看1伏石梯寨,还有后面的3伏大蛇腰,情况都差不多。
转过头,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对着众将,郑重其事的大声号令道:
“竖起帅旗!”
“点火,发炮,打信号”
他不想再等了,迟者生变,果断出手。
很明显,出了意外,不过没关系,鞑子后队应该不多了,下面至少3万清军,只多不少。
“砰、砰、砰”
后面十几个侍卫,二话不说,掏出火折子,对着空地上,五花八门的烟花礼炮,开始点炮。
明朝的时候,烟花爆竹水平,已经非常成熟,有火树,三级浪,地老鼠,花筒等等,种类多达上百种。
一时间,一颗颗明亮的火球,划破这宁静的清晨,绚丽多彩,蔚为壮观。
磨盘山山顶上,山道上,山脚下,一伏二伏三伏,所有清军,都被这异常的景象所震撼,纷纷停下脚步,抬头仰望。
有兴奋激动,也有呆若木鸡,垂头丧气,大惊失色,脸色苍白,,,,
磨盘山,后半山腰,太平铺,露营地上。
历史上的今天,晋王李定国,就带着心腹大将、幕僚、亲卫们,坐镇在此,指挥明清最后的一次战略性决战。
这一次,不一样了,历史就是用来改变的。
岷王朱雍槺,表情肃穆,正襟危坐在木墩上,不苟言笑,他埋头苦干,苟了2个月,等的就是这一天。
头戴兜鍪,顶盔掼甲,外一层三文甲,里两层锁子甲,腰挎雁翅刀,身材高大魁梧,看上略微臃肿,又不失威武雄壮。
后面的是军师邹简臣,黔国公沐天波,蜀王世子刘震,堂叔朱宏正。
还有勇卫营千总潘忠,丁义,陈佑,卢焕,沐忠平,魏豹,蜀王府刘鼐和卢筠,沐王府家将王升和王盛隆等等。
各个屏气凝神,紧闭双嘴,瞪着牛眼,表情严肃。
老油子和军师,经过商议,决定让久经沙场的潘总兵,在大蛇腰附近,负责第一波防守,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