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和操舟熟手。
缅甸北部深山密林多,特产就是万木之王的柚木,更是航海史上被公认为最耐用的造船木料,郑和下西洋的战船就是采用柚木打造。
“回监国”
户部主事黄殿卿,干劲十足,兴致勃勃的站出来,躬身拱手大声回道:
“永昌府的罗同知,已经征调了几百造船老工匠,还有500多水手,正在边境赶过来”
“现在的关键是缺少木材原料,山上砍伐的柚木根本不能用,至少需要风干几年,后勤大营正在想办法筹集”
明朝的时候,造船业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内河战船,永历朝廷巅峰的时候,就有很多水师。
但造船的木材比较麻烦,湿木头容易变形和开裂,一不小心就散架了,阴干的木头弹性足,更坚固耐用,稳定性更强,可延长使用寿命。
此时的监国大军,可以说不缺造船工匠、水手和壮丁民夫,只要原料充足,很快就能造出一支内河舰队。
“黄主事,这样不行啊,时间不等人”
朱雍槺眉头一皱,摇了摇头,声音低沉的说道:
“缅甸山多,木头更是漫山遍野,周边都是城池、山寨和数不尽的寺庙,咱可不能手软啊”
“这样吧,让高得捷率本部人马协助后营,你们就放开手脚拆,尽快筹集足够的木材和原料”
“记住了,孤至少需要一百条战船,几百条运兵船,一次性就能装载几万大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像缅甸这种部落土司小国,除了国都和领主城堡是大城坚城,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小型土司城寨和寺庙,城墙都是夯土木头堆积而成。
这时候肯定不能手软,也不要再讲究什么仁义道德了,得趁着李定国顶在前面,尽快打造足够多的战船,增强军备力量。
“你们呢?”
说完后,朱雍槺就不再理会他了,把目光看向程源和胡璇,继续发问。
在明清时期,能做到六部尚书和侍郎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从基层做起的能臣干吏,只要给机会,在哪里都能发光发亮。
大明的监国,身为明朝的扛把子、掌舵人,并不需要事必躬亲,更重要的慧眼识人,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