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640年,广州总督府,下令葡萄牙人,拆除沙梨头炮台。
但是,几年后,明朝的北方王朝,就被满清鞑子灭了,南方的明廷,也是屡战屡败。
这帮葡萄牙人,也就是趁着时机,再次恢复了沙梨头炮台,其目的不言而喻了,就是想彻底霸占壕境。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惨痛教训。
早期的时候,大明朝廷和广东总督衙门,只是把壕境,当做一个对外海贸的窗口,仅仅为了本土贸易和商税。
因此,大明朝廷,禁止壕境半岛上的葡萄牙人,私自建立城墙防御措施,只有一些象征性的防卫。
但是,随着大批海盗的侵扰,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几次进攻。
再加上半岛上的葡萄牙人,大量贿赂广州的本地官场,壕境城的防御工事,日益完善。
同样,壕境半岛的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上面的非洲黑奴,也经常逃到香山县作案。
公元1617年,广东总督府,下令在香山县和壕境之间,修建关闸。
这道壕境关闸,就位于壕境半岛和香山县,之间的莲花茎走廊上,且正好卡在中间位置。
这是一座普通的关闸,夯土包砖结构,上面有3间木质楼塔,可驻军一百人,能有效堵死壕境半岛。
同时,明军在莲花茎的北面,叫一个雍陌村的地方,修建了军营,叫雍陌营,兵马1000多人。
天启元年,明军废弃了雍陌营,在北面的前山,建立更标准的前山营寨。
营寨内设有参将府、演武场和营房,驻有步兵700人,水师几百余人,大小船只50艘,统辖关闸和澳门周边的小岛。
但是,到了崇祯末年,还有南明的几个皇帝时期,已经是内忧外患,屡战屡败,无力维持沿海的防御。
这个前山营,裁撤兵马至500人,关闸关城更是无力维护,甚至没有部署火炮重武器。
满清打下广东以后,尚可喜重整海防,调集1000兵马,再次入驻前山营,修缮关闸关城。
但是,这个尚可喜,也是靠海吃饭收银子,更需要葡萄牙人,帮助他走私货物。
因此,这个老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