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整整六七万人,就是等着吃瓜看戏,等着下缅甸,爆发内战。
王位就一个,剩下两个的东吁王室藩王,迟早要开片厮杀的。
所以说,朱皇帝能收到每人30万的贡赋,已经非常满意了,这些都能变成军队,以后专干缅甸佬。
“回禀陛下”
“据阿瓦城的光泽王,巩昌王的汇报”
“下半年以来,下缅甸的东吁王和卑谬王,还算是老实本分”
“微臣预计,这两个缅甸王爷,可能担心我朝的大军,暗中媾和了”
“毕竟,年中的大战,把他们的精锐,基本上都被打残了,一直在恢复元气中”
兵部尚书邹简臣,不敢有半点的怠慢,赶紧站出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赶紧汇报一下。
没错,最近几个月,他是在贵州,收拾战后的残局。
但兵部的事情,邹简臣还是要处理的,毕竟兵部的左右侍郎,也一直跟在朱皇帝身边。
缅甸的情报,涉及到中南半岛的安危,也一直是兵部的焦点,每隔十天半个月,就有一封密报。
“再有一点”
“卑谬王收服了沙廉和勃生,大约有1万多,缅军禁军精锐”
“中间的东吁王,则是收服了兰纳,清迈,差不多有2万多精锐”
“兵部预计,这两个藩王,手中的精锐,大概有四五万左右”
“东吁王的实力,稍强一点点,卑谬王的兵马,则是比较精锐”
“值得注意的,这两个藩王,这半年来,跟马六甲的荷兰鬼畜,走的比较近”
“兵部预计,他们可能采购了不少火炮,遂发鸟铳,实力恢复了不少”
哔哩吧啦,邹尚书又说了一大堆,关于缅甸的形势。
如今的大明王朝,在中南半岛,势力非常庞大。
在上缅甸,中缅甸,布置了4万多精锐大军。
在阿拉干,则是布置了26万精锐,水陆两军都有不少。
还有马六甲的旧港府,也布置了12万人兵马。
当然了,郝永忠的兵马,3千精锐,还没有到位。
郝永忠本人,如今还在朝堂上,等待夔东的兵马,整编好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