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护卫朝廷边墙,防卫鞑子再次入侵”
没错,崇祯二年的时候,天下烽烟四起,鞑子已经破关而入了。
刚愎自用的朱由检,眼看着鞑子杀到了京城,迫不得已,只能号召天下的兵马,入京勤王护驾。
远在云南南部的宁州土司官禄洪,四川南部的石柱土司秦良玉,就是这个时候,听从朝廷的号召,入京勤王。
“天启二年”
“奢安之乱的时候,普名声跟着黔国公,从征水西,立下了不少战功,升任守备”
“同年五月,普名声的长子,普祚远也受到朝廷的恩准,袭封阿迷州土知州”
“奢安之乱后,阿迷州的普氏一族,兵多将广,实力更加强劲,日益骄横,目空一切”
“王弄土司,教化土司,八寨土司,牛羊、枯木等等,一众边境土司土寨”
“这些滇南边境的土司,一直依附普氏父子,也趁机纠合在一起,势力更是豪横”
奢安之乱,牵扯到四个省,波及到上百万的死伤,对大明王朝来说,也是一场大浩劫。
此战过后,国力大损的朝廷,肯定要更加倚重,那些从征的西南土司。
石柱土司秦良玉,石屏土司龙氏,宁州土司禄氏,还有反复无常的阿迷州普氏。
这些大西南的土司,大战过后,都得到了朝廷的封赏,获取了大量的丁口和财物,实力更上一层楼。
特别是阿迷州的普氏,从征围剿战的时候,首鼠两端,投机取巧,更容易保存实力。
同时,这些天高皇帝远的土司,世袭几百上千年,最是懂的察言观色。
中原的皇帝,天朝上国,一旦衰弱了,他们就会依附强者,聚集在一起,试图瓜分地盘利益。
“崇祯四年”
“天下危机四伏,云南巡抚御史赵宏范,巡视滇西南土司,防范境内的土司作乱”
“赵大人到了临安,普名声父子,阿迷州的土司部众,拒不出寨出迎,态度蛮横无比”
“不久过后,他们父子两人,又派出大量的土司兵将,延绵数里,试图威慑临安府的赵大人,让他知难而退”
“时任云南巡抚王坑大人,在昆明听闻消息后,拒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