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永历朝廷直接跑路了,不战自溃,逃亡滇缅边境,崩盘了。
但是,一个月过后,神转折来了,大明国运扭转了。
一场磨盘山之战,灭了一大半的满清大军,甚至干掉了大国贼吴三桂。
紧接着,又是楚雄府之战,昆明收复战,发兵两广,收复广西等等。
待在老家的王夫之,听到消息后,硬是楞了一炷香时间,满脸的见了鬼表情。
多方打听之下,他才知道了缘由,大明出了一个岷王殿下,监国大明了,百战百胜,英明神武啊。
就在那么一刻钟,王夫之甚至想重新出山了,来昆明拜会朱皇帝。
可惜,接下来的时间,无论怎么打听,都是一个结果,朱皇帝在打仗,一直不停的打仗。
当然了,更重要的事情,他是读书人,当初是辞官的,拉不下那个脸面啊。
可是,这个月,又来了一个泼天大喜,神仙转折点,回师昆明的朱皇帝,竟然派人来了。
要王夫之重新出仕,做新朝的户部右侍郎,正三品啊。
要知道,当初辞官的时候,他也就是一个行人,皇帝的跟班而已,芝麻小官啊。
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来到昆明府的王夫之,立马投入了新工作,日夜不停的筹备钱粮。
“呵呵”
“王侍郎啊,起来吧”
“朕可是听说了不少啊,关于你的义举”
“悲愤诗,调解何褚间隙,方广寺起义,家族被屠戮”
“爱国诗人,抗清义士,忠臣志士,铮铮铁骨,如雷贯耳啊”
人高马大的朱皇帝,微微弯下腰,一把托起王夫之,看着这个儒雅的读书人,继续大声夸赞几句。
没错,这个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既然来了,朱皇帝肯定要重用的。
这可是正统的读书人,正统的明臣呐,忠心耿耿,用好的话,可抵上几万兵马呢。
遥想一下,艾能奇和李定国,亲自聘请的人,都拒绝了好几次,铮铮铁骨,不想事从大西贼。
更何况,朝廷不久的将来,肯定要东征,到时候,南直隶一大堆读书人,也是个麻烦事啊。
“陛下谬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