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退位让贤 > 第四百三十七章 强压!扫盲!内卷化的悲剧!(6/8)
染等等,种种污染层出不穷。

    而在这个时代,环境保护的重点却是资源的过度掠夺与滥用。

    自汉唐至元明,华夏的自然生态环境始终在剧烈的恶化中挣扎。

    其根源并不复杂,无非是人口的迅猛膨胀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

    而这一矛盾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树木的无节制砍伐,致使广袤的森林日渐消亡。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柴”高居首位。

    在那个年代,建筑需耗费大量木材,而更普遍的用途则是取暖与烹饪。

    试想,这是一个没有天然气、没有电力、民间也罕用煤炭的时代,普通百姓要获取足够的柴火,谈何容易?

    自唐宋以降,全国各地的树木便惨遭大规模砍伐,生态破坏愈演愈烈。

    长安与开封,这两座曾容纳百万人口的巍峨都城,其辉煌的背后,却是周边数十里内难觅一棵树的荒凉景象。

    凡是能点火燃烧的枝干,无不被饥寒交迫的百姓砍下,化作灶膛里的缕缕青烟。

    后人眼中的郁郁葱葱的山峦,其实大多都是近代植树造林的成果。

    而在那个年代,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树木总是稀疏可怜。

    砍伐,无休止的砍伐,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黄土高原,昔日曾是绿树成荫的沃土,却因无度砍伐而沦为光秃秃的荒原,风沙肆虐,草木难存。

    这种资源的匮乏不仅困扰着民间,连高高在上的皇室也无法幸免。

    汉唐时期,宫廷建筑巍峨壮丽,气势磅礴。

    然而到了宋明,宫殿的规模与气派却渐渐逊色于前朝。

    并不是宋明的皇帝,不想建汉唐时那样的宫殿。

    而是因为那些挺拔参天的大树早已被砍伐殆尽,再难寻觅。

    朝廷不得不派人深入偏远的深山老林,跋山涉水寻觅巨木。

    可运输费用高得惊人,即便是以一国之力,也难以重现往日的恢弘气象。

    百姓为生计奔波,挥斧砍树时或许不曾多想,他们的眼中只有眼前的温饱。

    而帝王将相坐在龙椅之上,面对日渐稀缺的资源,也只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