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腹下那层薄薄的茧子 —— 是长期握笔、熬夜撰写材料留下的印记,与他当年备考时,因反复刷题在食指第二关节处磨出的痕迹如出一辙。

    他当然清楚,所谓 “联络员” 不过是秘书的隐晦称谓。按照规定,市级领导不能公开配备秘书。

    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个角色如同精密仪器的轴心,负责上传下达、协调各方事务。

    是领导开展工作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以前领导调任时,秘书可以跟随调动,延续工作默契。

    但如今纪律愈发严明,到了新地方,必须由当地组织部门重新统筹安排人选。

    而这,也是他升任区长后,第一次以一把手的身份,拥有属于自己的 “工作助手”。

    这不仅是行政流程中的必要配置,更是他在江北区打开工作局面、建立有效沟通渠道的重要一环。

    几天前,区府办送来的牛皮档案袋里装着十几份人选履历。

    摊开在办公桌上,舒伟俊的简历显得格外普通:刚从宁波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去年通过公务员省考进入区府办。

    单薄的实习经历栏里,仅有在本地小律所实习两个月的记录,既没有参与过重大案件,也没有亮眼的实务成绩。

    家庭背景页填写得工整而朴实,父亲的职业栏写着 “xx 工厂流水线工人”,母亲标注为 “xx 超市营业员”。

    父母年收入那一栏的数字,甚至不及某些干部的月度津贴。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份简历是被随意塞进名单里凑数的。

    或许在提交者看来,这样普通、没有背景的年轻人容易掌控,不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变数和麻烦。

    但二十七岁的聂涛偏不按常理出牌。他最讨厌被人牵着鼻子走,更厌恶这种充满算计的 “常规操作”。

    指尖反复摩挲着简历边缘,他想起自己从基层一步步走来的艰辛,想起那些被轻视、被看低的时刻。

    既然对方想敷衍了事,他就偏偏选中这个最不起眼的年轻人,握着钢笔的手悬在半空片刻。

    最终重重地在舒伟俊的名字上画了个钩 —— 这一笔,既是对固有规则的挑战。

    也是要打破某些人如意算盘的宣言。他要亲自培养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