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自行提纯的精盐。
东西交到户部,一份详细的报告也送进了宫里,同时也有不少书信捎带给在西北买了盐碱地的人家。
也是这个时候,这些人家才知道盐碱地开发出来是要种甜菜的,而甜菜就是北地制糖的主要原料。
由于前期投入人员少,导致地广人稀,他们只来得及开出小片地用以种植,大片地还荒着,来信就是向主家求援,多多派人前往开荒,赶在最后一批种植前尽量多开一些。
提前准备的,也就只有建安伯府,司马家,和替宣宁帝管理田庄的李德全。他们一去就是卯足了劲开地,大量雇佣逃荒安置过来的移民,仅仅只是管饭,就在冬日之前开好了所有地,引好了水源,支起水龙车,只待春暖,就开始种植。
等其他家不当回事似的混日时,这几处大田庄已经整好陇沟,等待种子,随时开干,甜菜,也就是这个情形下被走入上京官员百姓视线。
也不是容棠就特别自私,不愿意提早透露消息让人家整地,实则整多了也没用,因为地多种子少。
建安伯府头一年收罗的种子很杂,有一些也不适合制糖的,只能当菜或者饲料。当然这些也没浪费,都掺进赈灾粮里拉西北去了。
能适合制糖的甜菜,考虑到留种,也没有全部用来制糖,足足留了三百亩种子,妥善保温过冬后,此时重新长叶抽薹,还得两三个月种子成熟。
在过去的一年,陶管家派出去很多人,提前知会种甜菜的人家多留种子,又悬赏收购,这才收了两万斤,根本不够种,大西北没有两三年留种期,根本普及不过来。
没买地的官员后悔,买了地没开出来的也后悔,围追堵截容棠,说他不地道,吃独食,容棠叫苦不迭。
好不容易解释清楚原因,何大伴替皇帝来讨甜菜种子,张嘴就是要一半。
容棠好说歹说,大西北除了他们几个大户,还有许多散户村民,不能不给人家派种子,不然把人家哄过去开荒,种不出东西来不是坑人家吗?
如此,分给皇帝三千斤,自家留五千斤,其他的都让人再走一趟,分给开好田的散户,约定每亩至少留种二分,种子按三倍甜菜产量折算补偿。
除此,也不能光靠甜菜,容棠又想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