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那个年代的国营工厂和后世的工厂相提并论。
那个时候厂里效益好,手里有了钱那是真舍得给厂里的每一个工人分,大红枣子,小麻油,咸鱼咸货那是逢年过节就有。
厂里的公共饮水机那里还有免费的绿豆汤喝这你能想象。
工人家子弟的孩子对厂子从小就不陌生,厂里的职工对在厂里晃荡的孩子基本上还是比较宽容的,很少有打骂这种情况发生。
因为这些放学在厂里晃荡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家住在厂职工宿舍里工人家的孩子,包括棒梗,槐花小当他们,准确的来说都属于轧钢子弟。
工人们对厂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跟后世可完全不一样,一个厂一个车间一个大院就是一个大型组织社会。
谁遇见谁开口第一句就是报各自的单位,言语里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骄傲。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加讲究自己在群体社会的名声问题。
因为一个人名声要是臭了,在他赖以生存的组织环境中,必然会失去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今个何雨柱回家的时候自行车上除了三个饭盒以外,还用麻绳拴了四斤重的猪排骨和两斤五花肉三斤猪板油。
另外还有别人不要已经刮干净的猪筒子骨。
门口看见闫埠贵淡笑着打了个招呼,嘴上客套几句就进了屋。
三大妈看着何雨柱手上的猪排骨摇头道:“柱子毕竟还是年轻,买肉的时候得多买肥肉吃才划算啊。”
“这猪排骨上面肉少骨头多,又占重量,那有五花肉跟猪板油实惠,那吃的才叫一个过瘾。”
闫埠贵瞅了一眼老伴笑道:“你当人家何雨柱傻啊,人家家里啥时候缺过嘴了。
柱子这是特意选的排骨瘦肉回家给儿子熬汤补钙呢。”
三大妈这一听才明白过来,又埋怨到老头道:“人家何雨柱都能想到,你呢?你准备今晚给一家子吃多少肉啊。”
三大爷有些吃瘪的扶了扶眼镜开口道:“走,咱们也进屋。”
“今晚上啊,给孩子们也改善改善做个红烧肉炖萝卜,切他一斤五花肉下锅,再多放点白萝卜吸油,咱也解解馋。”
……。
今晚的四合院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