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蛮夷作乱,北有草原铁骑虎视眈眈,海上更有红夷火器之威,倭寇劫掠沿海,内有盗贼横行,民不聊生。甚至一度有人私下传言,大夏不过再撑年便会彻底覆亡。
就是在这危难关头,皇帝以迅雷之势登基,凭借一系列铁腕决策,将岌岌可危的朝局硬生生扭转过来。
当年的皇上,刚刚执政不过数月,就连下诏书几乎都无人敢保证能顺利执行。
他却以一场场彻底的清洗行动,让整个朝廷为之震动。
首先,他果断处置了一批顽固的贪官污吏。
先从地方着手,再到朝堂高位,不论背景深浅,只要查实,必然严惩。
三年内,整个内阁和地方官员几乎换了一半。
他亲自设立清查机构,将内库积存的银两直接投入军备,下旨训练精锐,将那些年久失修的火器军重建为帝国军队的中坚力量。力排众议,引入西洋火炮和技术。
接着,他推出了一项项堪称冒险的变革:废除部分积弊已久的苛捐杂税,清查土地兼并,重振盐铁商税,同时大力推动沿海海贸发展,鼓励商贾建立工坊。
可越是如此圣君,臣子们的内心却越发敬畏甚至带着隐隐的恐惧。
历史告诉他们,帝国的强盛往往伴随着皇权的集中,而每一次皇权的增强,都意味着官僚体系的削弱。尤其是内阁,这个原本在皇权削弱时应运而生的制度,在面对刘鹭这样一位高压治国的皇帝时,早已失去了他们曾经的“缓冲权力”。
张阁老目光深沉,手指轻轻叩着桌面,脑中思绪翻腾。
“扶植阮氏王室或许是更容易的选择,可皇上的决策却一如既往地刚猛决绝。”他心里暗想,“如今的大越虽然彻底归入版图,但其财政亏空、军费消耗、地方治理问题,恐怕要让内阁付出更多心力。”
他不禁抬起头,看了林德昌一眼。
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虽谦卑如初,却难掩眼神中隐藏的自信。这份自信,无疑来源于皇上的支持。
而林德昌心中也不是全然平静。
在内阁眼中,他不过是个“家奴”,是“皇上手中最忠心的刀”。
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内库的充盈不过是皇上削减大兴土木与奢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