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为了协助重现历史,你们不觉得有意义吗?”
武士们低声应是,尽管心中仍有些许不满,却不敢再多言。
与此同时,四名宫女正被安排在城内的另一处场景中,准备参与最后一段补拍。
刘鹭亲自给她们安排了角色:她们将扮演一群被倭寇俘虏的贵族女子,在明军解救的过程中,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坚韧气质。
“记住,你们不仅仅是被救的弱者。”刘鹭在开拍前叮嘱她们,目光深邃,“你们的眼神、姿态,必须传递出大夏女子的高贵与坚韧。让观众看到,你们是家国的象征,是希望的化身。”
宫女们点头,神情认真。
当镜头开始拍摄时,她们的表现令人惊艳。
陈茵身着华丽却不失庄重的宫装,微微抬头,眼中含泪却毫无怯懦。
她的一句台词低沉却有力:“大明女子,可受辱,但不可屈。”
宋蕴手握一片破布,掩护身后同伴,冷静地注视着倭寇的动作。
她用眼神传递出压抑的愤怒和绝不低头的倔强。
姜雪则将哭喊控制得恰到好处,不是单纯的害怕,而是对家国沦陷的痛心。
她跪在地上,双手紧握,仿佛在向天祈祷。
李婉在解救的那一刻,用低声吟诵的方式道出了一句诗:“身后有家国,怎敢求苟活。”她的声音清亮,如泣如诉,让现场的所有人瞬间沉默。
这一段场景被设计成战争戏的关键情节之一。
当明军冲破倭寇的包围,将被俘的女子解救出来时,战场的残酷与人性的希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宫女们在这一刻完成了她们的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