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的他,听着从窗子传出的朗朗书声,竟比屋里的孩子们学得都好,十几 岁时自己就可以授徒自养了,渐渐授出了名气。建文初因荐修《太祖实录》,又有人说他 史学底子更厚,因而进翰林院任了编纂官。那年,吏部考核史馆诸儒,他的策文被尚书看 中,虽不是洋洋洒洒的儒学文章,却是言语精炼的经济之作,遂举荐他任了王府官员,永 乐即位后转授翰林院编修,又见他为人豁达,不计个人得失,遂选任阁臣和东宫辅臣,皇帝和皇太子对他都甚为青睐。
杨士奇把高炽批阅过的奏章放在一旁,说道 :“殿下,还有一事更急些。夏季已至, 农事繁忙,臣昨晚散班回府途中,见不少人聚在一起议论纷纷,心急火燎的。一问才知道, 输赋京师的百姓虽来多日了,却缴不了赋税,白耽搁时日,怕是所司生事阻滞啊!”
百姓们大车小辆远道而来,把赋税粮送到京师已是很累,城门官、仓官们故意生事, 敲诈渔利,以致不少人或不能进城或交不了赋税,滞留在京。杨士奇虽对衙门官员不满, 也不想一下把人家推到风口浪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