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问黄淮。 “臣以为杨公所议甚妥,永乐以来,这登闻鼓还没有人击过呢。击了登闻鼓,响动就大,远在北京的皇上也必有所闻。殿下一审,是冤案就平复,是虚案就严惩,再把情由结 果速报皇上,小人也不会添枝加叶搅扰圣听了。”
高炽觉得在理,既击了登闻鼓,皇上不在,就是冲他皇太子来的,但自己直审一个本该由刑部办事官就能审结的案子也未免太过,思忖了片刻道:“这样办,孤在里间理庶务, 外间只设一个虚位,先由刑部尚书刘观主审,召集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在京堂官或佐官 来文华殿参与会审,这儿虽没有叫人胆战的刑具,没有凶神恶煞的狱卒,但在皇宫,孤家不信了,凭着众卿的智慧就弄不了个水落石出?”
黄淮一笑:“殿下所虑也太繁复了,人犯带到,三头对案,还有人证、物证,冤与不 冤,一目了然。”
看着高炽实在是不愿主审,士奇补充道:“外间审案之情可随时通报殿下。” “这样最好,宗豫去安置一下吧。”高炽言道。 黄淮出去后,高炽对杨士奇说,“礼部刚试完天下贡士,中试者八十四人,将作何处置?” “殿下,此事非同小可,万望谨慎,直达行在就是了。” 高炽应了一声,又拿起了一份奏章,是都给事中陈谔巡视两淮时的,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军民乏食,请发廪赈贷。” “真个书呆子,奏事的时候声如洪钟,干净利落,皇上送了个‘大声秀才’的雅号;
可军民困乏了,嗷嗷待哺,还这样从从容容,一板一眼的,那得饿死多少人?” 高炽说着,在奏章上批道:“皇上已有旨在先,遇此类事当先赈后报,速速放赈,不得再缓。”写罢交给杨士奇。 士奇点头道:“此事处置得好,就是皇上有旨嘛!” “殿下,这份奏章奇了,是内官监小太监马骐状告五城兵马司城门官,说他们拦截朝廷命使,还抢了东西。” “嘿!太监告城门官,真是稀奇。前面是拦百姓,今天竟敢拦朝廷命使,城门郎的胆也太大了。你午后就去找五城兵马司徐野驴问一下,弄清原委,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冤枉了 人。”
杨士奇应了一声。
高炽又拿起一份奏章,马上说道:“不用了,不用了。应天府尹向宝的奏折也在说这事,看来通政使赵彝越发知道怎样转递奏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