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才是准新人。
两人回去还要置办很多东西。
例如床上被套这些,都要亲自去选。
还要家具,现在不定做,直接去家具店购买,那也要去选款式和尺寸。
前前后后又忙碌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打工的也陆陆续续从外地回来了,小镇也热闹了起来。
再加上,今年镇上还有一个拆迁的待售工地,正在这个时候宣传起来,不少也去看看要不要购买。
特别是像秦乐庆这样的人家,就很有意向购买。
大伯母知道他们想买镇上的门面,有些心情复杂。
“你们有钱存着不就好了,买门面做什么,买了难道还想搬到镇上去住?”
他们的想法自然是不希望儿子到外面住,还是在身边比较好。
虽然镇上不远,但也不是在村里。
久了也依旧会有隔阂。
秦乐庆,“门面又不是住房,住什么住,我们买来是打算租出去的,或者是以后想自己做生意。”
“你们打算做什么生意,我看没什么必要,浪费钱,以后你们直接回村不就好了。”
“妈,你看这个社会发展得这么快,房子也越来越贵,不趁着锦明还小,我们置办,如果他大了,我们还要给他存结婚的钱,现在买了,后面就存结婚的钱,不是轻松些,以后锦明也好说媳妇。”
大伯母听他们提到孙子,就不反驳了。
大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你嘀嘀咕咕做什么,在镇上又不是好远。”
然后又看了看秦乐民一家,“你们呢,你们对镇上的房子有没有兴趣?”
秦乐民,“没钱。”
现在无比懊恼,为什么他就偏偏是两个儿子,要是一儿一女多好?
看看老二家的锦春,人家下半年就能做货了,一年能做四五十,一个月那不就是一千多了?
比秦小君那个懒货,不知道强多少倍?
秦大嫂,“我们赶不上乐庆他们,他们努力些,我们家因为小君的事情,花销也大,你们在镇上买门面起码也要十来万吧,还真是不少钱。”
这话听着都觉得阴阳怪气的。
秦二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