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路过王允府邸时,目睹了手持七星宝剑的曹操匆忙地从里面走出,当见到自己时更是立刻将宝剑藏于身后,疾步离开。经过分析,并联想到王允对董卓的反感态度,荀彧便判断出了曹操的目的。
“关于此事,各位认为曹操有可能成功吗?”
张易问向众人。
荀攸微微欠身,“主公,尽管董卓身边守备有吕布这样强大的护卫,但曹操以其敏捷和聪明才智,且受到了董卓的信任,如能找到方法转移吕布注意,或是在董卓午休期间行动,也许会有成功的机会。”
考虑到当前正是日出时刻,且董卓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在午后休息,这无疑是最佳的行动时机。
“确实如此,但别忘了,董卓本人也是武艺高强,只怕曹操未必能占据上风。”
荀彧对于曹操的成功并不乐观,董卓现今虽然行径残忍,然而其实力亦不可小觑,倘若曹操出手可能立刻就被发现。
在这个没有超自然力量干扰的时代,尤其是像董卓这样的武将,对战场的敏锐感知,尤其是对于死亡威胁的感觉极为警觉!
“假设曹操的尝试失败,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张易继续追问。
“届时,肯定会有人发起呼吁,联合各方英雄共讨逆贼!”
荀彧坚决地回答。
“你可能不清楚,袁术与袁绍目前势力初具规模,来自我颍川荀家的信息显示,袁绍正在暗地里联络诸位领主,询问他们对董卓的看法,显然,这为的是今日曹操的行动铺路,一旦机会成熟,袁绍必定会宣布讨伐董卓,并寻求各方的支持!”
张易轻声回应,点头认可了荀彧的分析。确实,所有人都未预见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逃离洛阳后的刺杀义士曹操会更易得到袁绍的支持——关键原因在于曹操拥有那份假传圣旨。
“文若,公达,你们也清楚,我此次来洛阳,甚至愿意认董卓为亲,如果将来真有群雄共讨董卓一事,我又如何自圆其说去参与?”
张易表达了他的疑虑。
无论是荀攸还是荀彧都明白张易的想法:一方面刚与董卓建立亲密关系,转眼就要派遣军队剿灭他,恐怕会让世人嗤之以鼻,产生不良舆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