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网游动漫 > 争论王国:儿童的奇思妙想世界 > 第386章 “不”字疑问(2/3)
期齐国的一个很有智慧的大臣。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人想捉弄晏子,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他们就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很小很小的洞,然后对晏子说:“你从这个洞进去吧,这是专门为你们齐国的人开的。”晏子听了,就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我是出使楚国,难道不应该(这里的‘难道不应该’是反问句中的否定形式)从大门进去吗?”

    小朋友们,在这个反问句里,“不”字的用法就很特别。反问句本身就有一种加强语气的作用,当加上“不”字的时候,它表达的其实是肯定的意思。晏子的意思是他应该从大门进去,他用这种带有“不”字的反问句,巧妙地回击了楚国人的侮辱,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在反问句里,“不”字并不是直接的否定,而是和反问句的语气结合起来,表达出和字面相反的肯定意思。

    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不毛之地”的例子。“不毛之地”这个短语表示很荒凉、不长草木的地方。

    在古代,有很多军队要去打仗,他们会经过各种各样的地方。有时候,他们会来到一些非常荒凉的地方,那里没有什么植物,土地很贫瘠。士兵们就会说这是“不毛之地”。这里的“不”字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毛”这个字的普通含义,而是和“毛”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短语,表示一种特殊的概念,也就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所以在这种固定短语里,“不”字的用法和它单独作为否定词的时候是不太一样的,它是和后面的字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意义。

    小朋友们,在古代汉语里,“不”字还有一种很特殊的用法,那就是它有时候可以通“否”。

    比如说,在古代的一些对话里,有人会问:“君知之否?”这里的“否”也可以写成“不”,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在问对方知道还是不知道。就像有两个古人在讨论一个秘密,一个人说:“吾闻其事,君不(通‘否’)?”就是在问对方有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里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在阅读古代文献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经常碰到这种“不”通“否”的情况。所以呀,这也是“不”字的一种特殊用法,它在古汉语中有不同于现代的意义和用法。

    小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