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听见朱元璋的喊声,百官连忙围了过去。
只见他挖开的土坑里,一个挨着一个,结满了红薯,大的有拳头大小,小的也有鸡蛋大。
红薯皮是淡淡的粉红色,沾着新鲜的泥土,在晨光中泛着光泽。
“这么多?”
“这……这得有五六斤吧?”
“恐怕不止!”
“亩产胜种谷十倍,皇上诚不我欺!”
百官纷纷发出惊叹声。
这个时候,朱元璋举起锄头,想要继续将这株红薯挖出来。
“等等!”
李善长却是突然叫住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怔,其他所有大臣也都是一怔。
李相这是何意?
在所有人疑惑的目光下,只见李善长也顾不上礼仪,直接跪在地上,用手扒开泥土,一边扒一边道:“这是大明的祥瑞,用锄头挖恐会挖坏!”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
“还得是李相,这话说得在理!”
“李相,我来帮你!”
有官员站出来,跪下来帮李善长一起用手去扒开泥土,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众官员纷纷趴下来扒泥土。
把一旁的老农都看傻眼了。
挖个红薯而已,至于吗?
不过他看着皇上在一旁笑得见牙不见眼,也不敢吱声。
而他看不见的是,朱元璋脸上的笑意中却闪过一抹玩味。
李善长是会来事的。
如果是以前,他会发自内心的高兴,毕竟谁都喜欢别人的恭维,而且红薯确实也是大明的祥瑞。
但是现在,他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
他从朱辰那里,看过了后面的历史,接触到了后世的先进思想,也拥有了更广的视野。
所以,对于李善长恰到好处的举动,他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味的高兴。
而且对于李善长也更多了一分感慨。
李善长跟他的时间很长,智勇双全,他和刘基可以称得上是他的智囊团中最重要的左膀右臂,而在大明创立之后,李善长更是成了文臣之首,封宣国公,官至中书省右丞相,无论是爵位还是官职都比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