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毕竟年事已高,面对那些棘手的问题,已经感到有心无力,再加上越是年老越是念旧,当很多事情涉及到自己的亲信旧识时,难免会瞻前顾后、心慈手软。
所以有很多弊端他并不是不知道,也并不是没有能力去解决,只不过出于种种考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甚至在皇帝想要出手解决某些事情的时候,太上皇出于平衡朝局的考虑,再加上不舍得放弃手中权力的私心,有时候还会扯一把后腿,才让某些问题越来越积重难返。
不过,现在既然知道国家治理的好坏、百姓是否能安居乐业,直接关系到自己的身后事,就不由得太上皇不重新考虑接下来的对策了。
他已经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自然不甘心在死后泯然众人,被随随便便的一碗孟婆汤给打发了。
所以有些事就算难办,看来也要想办法推行下去了。
所谓的国运,经过贾氏兄弟的解释,在太上皇看来就是国强民富。
而这里的民,也并非指的是文武百官、勋贵之家,而是囊括了全大夏的百姓。
想要实现国强民富、达到国运增长的目的,仅靠太上皇自己当然是做不到的。
还是那句话,他已经年纪大了,不想再多折腾了。
反倒皇帝,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还颇有些心力,愿意投入到治国牧民上去。
之前太上皇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势力,对皇帝所提出的某些举措颇有掣肘之举,如今想来,这不可避免的让整个大夏朝的资源,有相当一部分白白浪费在了内耗之中。
为了自己死后能够得到天道的认可,太上皇现在也已经没有心思再继续争权夺利了。
他反而决定多下放些权力给皇帝,让他能够放开手脚做想做的事情,特别是某些自己不方便出面或者下不了手的事情,只要结果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汇聚国运,那就是好事。
太上皇因为一个梦,心态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第二天早早的就把皇帝召到了大明宫,父子俩关起门来密谈了良久。
没有人知道这对父子俩究竟说了些什么,不过之后两位皇帝又一起召见了太医,问起了之前贾府众人所进献的养生丹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