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说什么?”
形势已是显而易见,此时别说是维持现有的战线了,眼看整个战线都要崩溃。
一名法军军官终于忍无可忍,向古佐尼和意大利军官提出了建议。
“我不想说得太直白,但我们必须撤退到的黎波里。”
“撤退?就为了这些吃沙子的黑鬼和游牧民?我们怎能被他们吓得逃跑?!”
“但他们已经威胁到了我们的补给线。司令官阁下,您很清楚,在沙漠里失去补给意味着什么。”
“aledizione(该死的)”
古佐尼抬手按住额头,低声咒骂了一句。
这不就是阿杜瓦战役的重演吗?
此刻的他,简直就像当年率领意军在阿杜瓦惨败的厄立特里亚总督欧雷斯特·巴拉铁里(oreste baratieri)一样。
不,甚至比那更糟。
他连埃及的土地都未曾踏足,反倒要被逼得连自己占据的地盘都拱手相让。
光是想到战败的后果,以及意大利国内将会如何对待他,他就恨不得直接拼死一战,而不是考虑撤退。
然而现实摆在眼前——
陆路和海上补给线同时告急,士兵士气跌落谷底。
意大利本土的部队尚能在对抗奥匈帝国时保持战意,就算面对参谋总长卡多尔纳那种愚蠢的强攻命令,也还能坚持战斗。
但在北非前线,这些士兵根本没有战斗意志。
相比于收复失地,与宿敌奥匈帝国战斗,他们对攻占英属埃及毫无激情。
更让古佐尼无奈的是,他的意大利士兵甚至还不如法国殖民地部队战意高昂。
想到这里,他苦笑了一声。
而如今,就连法军也在劝说撤退。
形势已经没有回旋余地,后撤至的黎波里,重新整备后再决定是坚守防线还是反攻,才是唯一的选择。
他已无权再固执己见。
如果他继续死撑,法军干脆撂挑子不干,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好吧,命令部队撤退,退守的黎波里。”
最终,古佐尼还是接受了法军的建议,下令撤退。
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