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合纵基本无望。
见识到远交近攻威力的嬴稷兴奋了,马上把范雎和白起召过来商量后边的事,并着手准备。
一个月后,嬴稷收到王稽传来的消息,让他派兵攻打韩国。
秦国派兵过去,逼迫韩国割地,否则秦国将与韩国大臣结盟,拥立新韩王。
韩王怕了,第二天就派人过去签订割让土地盟约。
等到秋天,秦国已经不动声色占领了大河中原段的全部要隘渡口。
这是远交近攻的一次大成功,范雎在秦国威望大增。
可众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收到了斥候传来的消息,韩国上党郡守正在密谋带上党之地归赵。
秦国占领了那么多大河要隘渡口,就是想让韩国交出上党。
韩国给了,可上党郡守却不愿归顺,竟将全部城池献给了赵国。
赵国现在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接还是不接?
君臣吵的不可开交,最后决定:接。
还派蔺相如去魏国谈成结盟。
争夺上党是秦国的长远图谋,好不容易快成功了,结果韩国转手把大家都拉了下来。
三晋合盟很可能会促成六国再次合纵抗秦。
而且赵国占据上党对秦国非常不利,很可能让秦国几十年的战果都化为乌有。
嬴稷心情很不好,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这次决不能退,必须打!
于是以上党归顺赵国为导火索,彻底打响了白起的封神大战--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将领王龁攻打赵国长平,赵国首战失利。
廉颇立即明白赵军不是秦军的对手,火速退回城中。
依托长平的险要地形修筑防线和壁垒,与秦军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
在此期间,双方都不断增兵,长平累积的军队人数越来越多。
这对两国而言都是巨大的消耗。
偏偏这时赵国遭遇天灾,赵王有了求和停战的想法。
而秦国坐拥关中平原和巴蜀两大粮仓,并不想停战,可又忌惮其他国家出手帮助赵国。
于是也假意求和,让其他国家误以为赵国不需要支援,赵国因此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