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气氛降到冰点,无数人赶往郿县为白起送葬。
他们自发为白起建立庙宇,祠堂,香火缭绕,竟比任何一代秦王都要声势浩大和持久。
他们骂长平之战班师回朝是有人在背后撺掇,骂范雎那个恩人狗贼竟然降赵,坑害秦国子弟。
秦昭王怕这些言论损害范雎的声誉,下令不准人再议论,否则治罪。
骂声渐渐平息,可事情却接踵而来。
秋收之时,南郡赋税减少,一查之下才知道居然是王稽在当初上党对峙的时候,接受楚国的重金美女贿赂,擅自将八县之地割给了楚国。
而这个王稽,是当年将范雎带来秦国的特使。
范雎感念他的恩情,向秦王求的恩典,给了他富庶之地过去当官,谁知道他竟然把那地割让出去了?!
还瞒了这么多年。
范雎举荐了两个人,都是对他有恩的。
一个投降赵国,一个擅自割地楚国。
尤其是后边这个,真的太离谱了。
离谱到不像是人能想出来的。
范雎思虑很久,向嬴稷递上辞官书,拿到他的书信,嬴稷迷茫了。
他其实不在乎范雎犯了什么错,毕竟范雎是真的有大才。
只要范雎对他忠心耿耿就行,所以他挡下了所有攻击范雎的言论。
可他没有罢黜范雎,范雎却要辞官。
嬴稷去找了范雎,让他去考察王子们,看看谁能做下一位秦王。
选出后来,范雎就是太傅。
范雎知道秦王不会让他辞官,只能去考教那些王子,最终选出安国君嬴柱。
嬴柱虽然没有大才,但也不是庸碌之人。
最重要的是嬴柱孩子多,里边有好几个不错的人。
范雎的话解了嬴稷的烦恼,相谈一番告辞离去后,又收到了好友送来的信。
蔡泽打算去咸阳了。
至此,第三部的内容结束。
武安君的死令人痛心,嬴稷对范雎的包容让人愤怒。
可书里人的故事还没完,书外的人再生气也只能看着。
秦淮书放下笔,看向楚易安,刚想说话。
楚易安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