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没有“纠正错误”这个前提动作,主要是说在做事、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就如同没有达到一样,都是不好的。例如,在产品质量把控上,对质量要求过高,超出了实际的市场需求和成本控制范围,就和质量不过关一样会影响产品的销售和企业效益。
在教育领域平衡纠正传统教育弊端和避免矫枉过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有满堂灌的倾向。现在可以增加互动式教学,如采用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但同时不能完全摒弃教师讲解知识的环节,对于复杂抽象的知识,如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概念,教师系统的讲解不可或缺,要合理安排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比例。
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教育课程相对固定,现在可以适当增加综合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动手能力。然而,基础学科知识仍然是关键,不能因为追求新颖而忽视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要保证这些课程足够的课时量。
在评价体系上,改变传统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标准。可以加入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维度评价因素。但考试成绩也不应被完全忽视,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综合考虑多种评价方式,合理分配权重。
建立有效评价体系平衡多种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明确评价目标。要清楚是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是为了评估教学质量等。例如,如果是为了衡量学生学习成果,那就应该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升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其次,合理选择评价方式。可以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项目参与度等,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考试,如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用于衡量学生在一个阶段结束后的总体学习成效。
对于不同评价方式的权重分配很关键。比如,可以将期末考试成绩权重设为50,课堂表现占20,作业完成情况占15,小组项目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