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将大量的兵力和精力投入到后方的防御和清剿中,从而减轻了志愿军在正面阵地上的压力。志愿军通过这种战术,成功地抵御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这也是一种“围魏救赵”式的战术运用,通过攻击敌人的后方要害,迫使敌人分散兵力,从而达到了战略目的。
“围魏救赵”的主要策略如下:
1 避实击虚:
- 分析敌方部署:避免与敌人的强大主力部队正面交锋,仔细研究敌人的兵力分布、防御重点等情况,找出其薄弱环节。例如,魏国倾全国之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其国内的防守力量必然相对空虚,这就是齐国可以利用的弱点。
- 选择攻击方向:针对敌人的薄弱点发动攻击,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在桂陵之战中,齐国选择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这里是魏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在主力部队出征赵国的情况下,防守力量不足,齐军的进攻能够让魏国感受到巨大的威胁。
2 攻其必救:
- 寻找要害目标:确定敌人最为关注、对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或与当前局势紧密相关的目标。这些目标一旦受到攻击,敌人必然会回师救援。比如都城对于一个国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国家的核心所在,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必然能让魏国军队放弃对赵国的进攻。
- 把握攻击时机:在敌人陷入困境或者对其要害目标的防守最为薄弱的时候发动攻击,这样可以增加敌人回师救援的紧迫性,使其在慌乱中做出决策,从而为己方创造更有利的战机。
3 以迂为直:
- 表面舍近求远:从表面上看,不直接去救援被围困的目标,而是绕路去攻击敌人的后方或其他关键地点,这种做法看似绕了远路,但实际上能够避开敌人的锋芒,避免直接冲突带来的巨大损失。
- 实则直达目的:通过这种迂回的方式,打乱敌人的部署,牵制敌人的兵力,最终实现解救被围困目标的目的。就像齐国军队没有直接奔赴赵国邯郸与魏军交战,而是进攻大梁,迫使魏军回援,从而间接解救了赵国。
4 诱敌深入、骄敌轻敌:
- 伪装与示弱:可以通过故意表现出自己的弱小、无能或者采取一些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