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陷入两难,若不遵旨则有抗旨之罪,遵旨出征又担心后方空虚被吕布偷袭。同时,曹操又派人密告吕布,称刘备欲图谋徐州。吕布本就对徐州有觊觎之心,得到消息后决定趁机攻打徐州。刘备无奈出兵,留张飞守徐州,张飞醉酒后被吕布轻易袭取了徐州,刘备顿时陷入困境。
计策效果与影响
此计成功地挑起了刘备和吕布之间的争斗,使二者相互攻伐,削弱了双方的势力,从而解除了他们对曹操的潜在威胁,曹操得以坐收渔翁之利。不仅如此,该计还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刘备失去徐州后,势力受到重创,只能依附于他人;吕布占据徐州,却也树敌众多,为日后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贾诩在郭汜和李傕身上使用的驱狼吞虎之计,其底层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人性弱点
贾诩深知李傕、郭汜等人性格中的恐惧和贪婪。他们害怕被朝廷追杀,又渴望权力和地位。贾诩巧妙地利用他们的恐惧心理,指出弃军逃命的危险,同时以报仇和掌控朝廷的诱惑激发他们的贪婪,从而引导他们采取行动。
制造局势混乱
当时董卓被杀,长安局势动荡,各方势力尚未稳定。贾诩通过建议李傕、郭汜率军攻打长安,成功地制造了更大的混乱。这种混乱局面使各方势力的矛盾激化,为他实现自己的目的创造了条件。
借势发挥
贾诩借助董卓旧部的力量,以及当时社会对董卓之死的复杂情绪,将这些因素转化为李傕、郭汜进攻长安的动力。他善于发现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趋势,为自己的计策提供支持。
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贾诩的最终目的是自保和获取利益。通过这条计策,他不仅在李傕、郭汜集团中获得了重要地位,还在混乱的局势中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历史上驱狼吞虎之计的其他经典案例:
战国时期张仪使楚
张仪为破坏齐楚联盟,前往楚国,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的空头承诺诱使楚怀王与齐国断交。待楚国与齐国断交后,张仪却称只答应给六里地。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秦与齐联合,楚军大败,楚国从此元气大伤。
郑庄公借刀杀弟